减震百科
公司是国内从事减隔震产品研发、生产和销售的高科技企业之一。公司主营产品有:粘滞阻尼器、隔震橡胶支座、隔震垫、剪切阻尼器、金属阻尼器、软钢阻尼器、摩擦阻尼器、减震、抗震加固、阻尼器隔震垫、BRB。公司目前已经成长为国内减隔震产品领域非常有影响力的一家公司。

隔震技术

隔震技术

【概要描述】1.实际上,早在1960年代中后期,新西兰、日本、美国等国家就已经对建筑隔震技术开展了系统的理论和试验研究,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果。1970年代初,新西兰率先开发出铅芯叠层橡胶支座,1974年世界首栋隔震建筑在新西兰建成,美国、日本首栋隔震建筑分别在1984年和1985年建成。1990年代,全世界共有30多个国家和地区围绕这一问题展开了更加广泛深入的研究和应用,1994年洛杉矶地震和1995年日本阪神地震后迅速发展,隔震技术相继写入各国抗震规范,美国、日本开始大量采用隔震建筑。我国于1960年代开始建筑基础隔震理论及应用技术的探索研究,80年代后期获得重视,90年代以后取得长足进步并在许多重要工程中获得应用。2001年隔震减震技术写入我国《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标志着隔震技术的成熟。从技术角度讲,建筑基础隔震技术是在建筑上部结构与基础(或下部结构)之间设置可以人为改变结构体系振动特性的隔震系统,使建筑物上部结构与地基“隔开”,“隔断”地震能量向上部结构的有效传递路径,实际上是通过隔震层的水平向大变形运动以消耗掉大部分地震能量,减轻上部结构所受到的惯性地震作用,有效降低地震引起的结构加速度反应、减小层间剪力及相应的剪切变形。实际结构地震反应记录和试验研究表明建筑物采取有效的隔震措施后,上部结构反应一般仅相当于相同不隔震结构的1/4—1/12。可以有效地保护上部结构免遭破坏,同时室内装修及设备也可得到有效保护,即使在强震作用下也可保持建筑功能完好。从经济角度讲,抗震设防基本烈度越高,采用隔震措施所获得的直接经济效益越明显,以采用叠层橡胶垫隔震技术为例,以达到相同的抗震能力为衡量标准,当抗震设防基本烈度为9度时,与相同规模的非隔震建筑相比,隔震后建筑物的平均土建造价最高可节省约15~20%;8度时,最高可节省土建造价约10%;7度时,基本不节省造价或造价略有增加约1~5%左右;6度时,土建造价增加约10%。虽然上述比较是以达到相同的抗震能力为衡量标准,但实际上6、7度设防时,采用基础隔震措施后,房屋的实际抗震能力已远大于相同不隔震建筑的抗震能力,其所带来的安全储备大幅度提高(可提高2~10倍)。在类似于汶川大地震这样千年难遇的意外事件发生时,不但会保护生命财产的安全,更重要的是地震将不再是灾难,不再会对社会造成恐慌,无需停产停业停学,我们的孩子将不再成为灾难的焦点,我们无需再次动员全国的力量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搞恢复重建,人们可以高枕无忧、安居乐业。这样的效益和回报,显然远高于建设初期增加的一点点土建造价。2.橡胶隔震支座是由多层薄钢板与多层橡胶片硫化粘合而成一种普通橡胶支座产品。板式橡胶支座是公路中小型桥梁中比较常用的产品。橡胶支座产品具有足够的竖向刚度,能够将支座上部构造的反力可靠的传递给墩台,支座具有良好的弹性,以应对桥梁的梁端的转动;又有较大的剪切变形能力,以满足上部构造的水平位移。隔震橡胶支座按用途可分为建筑隔震支座和桥梁隔震支座。按制造工艺可分为天然橡胶隔震支座(无铅型GZP/LNR)、铅芯橡胶隔震支座(有铅型LRB/GZY)、高阻尼橡胶支座(HDR)三种。天然橡胶隔震支座(GZP/LNR)是以天然橡胶为主要原材料制成的。铅芯橡胶隔震支座(LRB/GZY)是含有铅芯的橡胶支座,以便提高隔震支座的阻尼比,并增加隔震支座的早期刚度,以便控制风反应和微震。高阻尼橡胶支座(HDR)是在橡胶母材中添加其它元素,使叠层橡胶具有良好的阻尼性质。3.隔震支座概述地震是一种危害性极大的随机性自然灾害,会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灾难.人们在与其长期地抗争过程中,不断地总结经验,寻求着更好的抗震防灾措施,使抗震理论日趋发展.基础隔震,是在建筑物的上部结构与基础顶面之间设置一层具有足够可靠性的隔震层,使上部结构与基础分离,阻隔地震波向上部结构的传播,使输入结构的地震能量被隔震层的耗能元件吸收,隔震装置水平向较柔软,因此可延长结构的自振周期,从而大大减少上部结构的地震反应。隔震层刚度小,柔性强,当地震发生时隔震层将发挥“隔”的作用,代替上部结构承受地震强烈的位移动力,以此来隔离或耗散地震的能量,避免或减少地震能量向上部结构传输,此时,由于隔震层的作用,延长结构的周期并给予较大的阻尼,使结构上的加速度反应大大降低,相当于不隔震情况下的1/4~1/8,近似平动,从而“隔离”了地震的作用。同时,对结构产生的较大位移也是由隔震层来提供,而不由上部结构自身的相对位移来承担,可有效地保障上部结构建筑物及其内部人员,设备安全的安全,从而避免或大大减轻由地震作用所造成的灾害。隔震支座分有铅芯支座和无铅芯支座,其中有铅芯支座主要由上连接板上封板、铅芯、多层橡胶、加劲钢板、保护层橡胶、下封板和下连接板组成。多层橡胶、加劲钢板构成多层橡胶支座承担建筑物重量和水平位移的功能,铅芯在多层橡胶支座剪切变形时,靠塑性变形吸收能量,地震后,铅芯又通过动态恢复与再结晶过程,以及橡胶的剪切拉力的作用,建筑物自动恢复原位。由于隔震器和阻尼器融为一体,可大大节约建筑空间,降低成本,同时施工简洁方便,工程质量易于保证。4.隔震建筑的优点1.免除对地震的恐惧—地震时大幅度降低摇摆程度.2.可提高抗震等级1.5倍以上(降低地震设防烈度1~2度).3.大幅降低地震对构造及设备的破坏,如梁柱破坏、墙裂、瓷砖脱落、门窗变形、家具倾倒、管线破坏等.4.隔震支座上部的结构强度可以折减,如混凝土断面尺寸、钢筋用量等,从而可降低结构造价约10%~35%.5.室内空间因建筑物构件尺寸缩减而增大.6.不垮塌的建筑可大幅减少人员伤亡.

  • 分类:隔震技术
  • 作者:
  • 来源:
  • 发布时间:2020-08-27
  • 访问量:0
详情

1.实际上,早在1960年代中后期,新西兰、日本、美国等国家就已经对建筑隔震技术开展了系统的理论和试验研究,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果。1970年代初,新西兰率先开发出铅芯叠层橡胶支座,1974年世界首栋隔震建筑在新西兰建成,美国、日本首栋隔震建筑分别在1984年和1985年建成。1990年代,全世界共有30多个国家和地区围绕这一问题展开了更加广泛深入的研究和应用,1994年洛杉矶地震和1995年日本阪神地震后迅速发展,隔震技术相继写入各国抗震规范,美国、日本开始大量采用隔震建筑。我国于1960年代开始建筑基础隔震理论及应用技术的探索研究,80年代后期获得重视,90年代以后取得长足进步并在许多重要工程中获得应用。2001年隔震减震技术写入我国《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标志着隔震技术的成熟。

从技术角度讲,建筑基础隔震技术是在建筑上部结构与基础(或下部结构)之间设置可以人为改变结构体系振动特性的隔震系统,使建筑物上部结构与地基“隔开”,“隔断”地震能量向上部结构的有效传递路径,实际上是通过隔震层的水平向大变形运动以消耗掉大部分地震能量,减轻上部结构所受到的惯性地震作用,有效降低地震引起的结构加速度反应、减小层间剪力及相应的剪切变形。实际结构地震反应记录和试验研究表明建筑物采取有效的隔震措施后,上部结构反应一般仅相当于相同不隔震结构的1/4—1/12。可以有效地保护上部结构免遭破坏,同时室内装修及设备也可得到有效保护,即使在强震作用下也可保持建筑功能完好。

从经济角度讲,抗震设防基本烈度越高,采用隔震措施所获得的直接经济效益越明显,以采用叠层橡胶垫隔震技术为例,以达到相同的抗震能力为衡量标准,当抗震设防基本烈度为9度时,与相同规模的非隔震建筑相比,隔震后建筑物的平均土建造价最高可节省约15~20%;8度时,最高可节省土建造价约10%;7度时,基本不节省造价或造价略有增加约1~5%左右;6度时,土建造价增加约10%。虽然上述比较是以达到相同的抗震能力为衡量标准,但实际上6、7度设防时,采用基础隔震措施后,房屋的实际抗震能力已远大于相同不隔震建筑的抗震能力,其所带来的安全储备大幅度提高(可提高2~10倍)。在类似于汶川大地震这样千年难遇的意外事件发生时,不但会保护生命财产的安全,更重要的是地震将不再是灾难,不再会对社会造成恐慌,无需停产停业停学,我们的孩子将不再成为灾难的焦点,我们无需再次动员全国的力量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搞恢复重建,人们可以高枕无忧、安居乐业。这样的效益和回报,显然远高于建设初期增加的一点点土建造价。

2.橡胶隔震支座是由多层薄钢板与多层橡胶片硫化粘合而成一种普通橡胶支座产品。板式橡胶支座是公路中小型桥梁中比较常用的产品。橡胶支座产品具有足够的竖向刚度,能够将支座上部构造的反力可靠的传递给墩台,支座具有良好的弹性,以应对桥梁的梁端的转动;又有较大的剪切变形能力,以满足上部构造的水平位移。

隔震橡胶支座按用途可分为建筑隔震支座和桥梁隔震支座。

按制造工艺可分为天然橡胶隔震支座(无铅型GZP/LNR)、铅芯橡胶隔震支座(有铅型LRB/GZY)、高阻尼橡胶支座(HDR)三种。天然橡胶隔震支座(GZP/LNR)是以天然橡胶为主要原材料制成的。铅芯橡胶隔震支座(LRB/GZY)是含有铅芯的橡胶支座,以便提高隔震支座的阻尼比,并增加隔震支座的早期刚度,以便控制风反应和微震。高阻尼橡胶支座(HDR)是在橡胶母材中添加其它元素,使叠层橡胶具有良好的阻尼性质。

3.隔震支座概述

地震是一种危害性极大的随机性自然灾害,会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灾难.人们在与其长期地抗争过程中,不断地总结经验,寻求着更好的抗震防灾措施,使抗震理论日趋发展。

基础隔震,是在建筑物的上部结构与基础顶面之间设置一层具有足够可靠性的隔震层,使上部结构与基础分离,阻隔地震波向上部结构的传播,使输入结构的地震能量被隔震层的耗能元件吸收,隔震装置水平向较柔软,因此可延长结构的自振周期,从而大大减少上部结构的地震反应。

隔震层刚度小,柔性强,当地震发生时隔震层将发挥“隔”的作用,代替上部结构承受地震强烈的位移动力,以此来隔离或耗散地震的能量,避免或减少地震能量向上部结构传输,此时,由于隔震层的作用,延长结构的周期并给予较大的阻尼,使结构上的加速度反应大大降低,相当于不隔震情况下的1/4~1/8,近似平动,从而“隔离”了地震的作用。同时,对结构产生的较大位移也是由隔震层来提供,而不由上部结构自身的相对位移来承担,可有效地保障上部结构建筑物及其内部人员,设备安全的安全,从而避免或大大减轻由地震作用所造成的灾害。

隔震支座分有铅芯支座和无铅芯支座,其中有铅芯支座主要由上连接板 上封板、铅芯、多层橡胶、加劲钢板 、保护层橡胶、下封板和下连接板组成。多层橡胶、加劲钢板构成多层橡胶支座承担建筑物重量和水平位移的功能,铅芯在多层橡胶支座剪切变形时,靠塑性变形吸收能量,地震后,铅芯又通过动态恢复与再结晶过程,以及橡胶的剪切拉力的作用,建筑物自动恢复原位。由于隔震器和阻尼器融为一体,可大大节约建筑空间,降低成本,同时施工简洁方便,工程质量易于保证。

4.隔震建筑的优点

1.免除对地震的恐惧—地震时大幅度降低摇摆程度 ;

2. 可提高抗震等级1.5倍以上 (降低地震设防烈度1~2度);

3.大幅降低地震对构造及设备的破坏,如梁柱破坏、墙裂、瓷砖脱落、门窗变形、家具倾倒、管线破坏等 ;

4. 隔震支座上部的结构强度可以折减,如混凝土断面尺寸、钢筋用量等,从而可降低结构造价约10%~35%;

5. 室内空间因建筑物构件尺寸缩减而增大 ;

6.不垮塌的建筑可大幅减少人员伤亡。

 

.

关键词:

扫二维码用手机看

上一个:
下一个:
上一个:
下一个:
盛世黔云

联系电话:13888849912

公司地址:  云南省昆明市盘龙区俊发盛唐城大唐国际写字楼E7栋6层601号

 

盛世黔云

- 关注我们 -

Copyright © 2020 云南新控减震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 昆明     滇ICP备2000680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