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震灾害有哪些特点发布时间 : 2020- 08-27
地震灾害具有突发性。由于地震预报还处于研究阶段,绝大多数地震还不能做出临震预报,地震的发生往往出乎预料。地震的突发性使得人们在地震发生时不仅没有组织和心理等方面的准备,而且难以采取人员撤离等应急措施进行应对。
地震成灾具有瞬时性。地震在瞬间发生,地震作用的时间很短,最短十几秒,最长两三分钟就造成山崩地裂,房倒屋塌,使人猝不及防、措手不及。人类辛勤建设的文明在瞬间毁灭,地震爆发的当时人们无法在短时间内组织有效的抗御行动。
地震造成伤亡大。地震使大量房屋倒塌,是造成人员伤亡的元凶,尤其一些地震发生在人们熟睡的夜间。据1988年“国际减轻自然灾害十年”专家组的不完全统计,二十世纪全球地震灾害死亡总人数超过120万人,其中伤亡人数最多的是1976年7月28日我国唐山7.8级大地震,死亡24.2万余人,重伤16.4万余人。1900~1986年间地震死亡人数占在所有自然灾害死亡人数的百分之五十八,其中中国的地震死亡人数最多,占百分之四十二,这主要是因为以前中国的房屋抗震能力差,人口密集。统计表明,约百分之六十的死亡是抗震能力差的砖石房屋倒塌造成的。
地震还易引起火灾、有毒有害气体扩散等次生灾害。1906年美国旧金山地震,1923年日本关东地震、1995年日本阪神地震等都引发大火,关东地震中死亡14万人当中,约10万人因火灾死亡。
. -
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指什么发布时间 : 2020- 08-27
抗震设防要求就是建设工程抗震设防标准,也可以称为防震标准。专业术语表述为:抗震设防要求系指建设工程抗御地震破坏的准则和在一定风险水准下的抗震设计采用的地震动参数或地震烈度。防震标准与防洪标准相似,都是以多少年一遇的地震和多少年一遇的洪水进行表述。不同类型和不同重要性的建设工程,其抗御地震的准则和承抗风险是不同的。现举例如下:1)对房屋建筑类型抗御地震的准则是三阶段设防,两阶段设计,即通常称谓的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准则。而对一般性的房屋建筑风险水准确定为小震(多遇地震)为50年一遇,中震(基本设防地震)为475年一遇,大震(罕遇地震)为2000年一遇。换一种表述方法,对应为50年超越概率百分之六十三、百分之十、百分之二的概率水准下的地震烈度;2)水工建筑的抗御地震的能力或地震动参数,以不出现导致垮坝的裂缝为准则的设计方法。对一般性水坝,抗震设防要求取475年一遇的地震,即50年超越概率百分之十的烈度或地震动参数值设防。而对大型壅水建筑,则按5000年一遇的地震,即100年超越概率百分之二的地震烈度或地震动参数进行设防;3)核电站工程的抗御地震能力的准则,为安全运行和安全停堆防止核泄漏的两阶段考虑。其中保证安全停堆的抗震设防要求为万年一遇的地震,即按100年超越概率百分之一风险水准下的地震烈度或地震动参数设防。而安全运行的设防则取安全停堆设防烈度或地震的参考值的1/2。综上所述,抗震设防要求是建设工程保障抗御地震能力的首要设防标准。传统的抗震加固通过加大加强结构,提高了成本,却无法耗散和减小振能,常常不能满足抗震设防的要求。为贯彻执行国家有关建筑工程、防震减灾的法律法规并进行以预防为主的方针,使建筑经过抗震设防后,减轻建筑的地震破坏,避免人员伤亡,减少经济损失,制定GB50011抗震设计规范。
-
我国地震灾情有什么特点发布时间 : 2020- 08-27
我国位于世界两大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与欧亚地震带的交汇部位,受太平洋板块、印度板块和菲律宾板块的挤压,地震断裂带十分发育。我国地震活动具有频度高、强度大、震源浅、分布广的特点,是一个震灾严重的国家。统计表明,我国的陆地面积占全球陆地面积的1/15,即百分之六左右;人口占全球人口的1/5左右,即百分之二十左右,然而我国的陆地地震竟占全球陆地地震的1/3,即百分之三十三左右,而因地震死亡的人数竟达到全球的1/2以上。二十世纪全球共发生3次8.5级以上的强烈地震,其中两次发生在我国;全球发生两次导致20万人死亡的强烈地震也都发生在我国,一次是1920年宁夏海原地震,造成23万多人死亡;一次是1976年的河北唐山地震,造成24万多人死亡。从人员的死亡来看,地震是群害之首。二十世纪以来,我国共发生6级以上地震近800次,遍布除贵州、浙江两省和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以外的所有省(自治区、直辖市)。据统计,1949年至2007年,100多次破坏性地震袭击了2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涉及东部地区14个省份,造成27万余人丧生,占全国各类灾害死亡人数的百分之五十四,地震成灾面积达30多万平方千米,房屋倒塌达700万间,地震灾害的损失触目惊心。
Copyright © 2020 云南新控减震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 昆明 滇ICP备20006800号-1